古人有言:「見微而知著,以小而見大。」
看到細微的苗頭,我們就能推測發展的方向。所有的細節,都將整體的一面,真真實實地表現了出來。不論是看透一件事,還是看透一個人,我們最好從細微之處入手。
要想知道這個人是否真實,我們只需要看他說了什麼話,那就可以了。 如果他滿口仁義道德,那他很有可能是虛偽的小人。
要想知道這個人活得快不快樂,我們只需要看他日常做了什麼,那就可以了。 如果他每天都給自己灌雞湯,我想他只是在麻痹自己的靈魂罷了。
要想知道這個人是富貴命,還是勞碌命,我們只要看他對于一日三餐的態度,那就足夠了。單單是「吃飯」這一條,就能將人區分出來。
很多人覺得,吃飯本就是特別正常的事兒,為什麼它能夠將人之「命運」區分出來呢? 越是不起眼的小事,越是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
你終究會明白,一個人有沒有福氣,從他吃飯的動作,就能看出來了。
一、有富貴命的人,吃飯不會太快。
古時候的富貴人家,都有這麼一個特點,那就是 全家人聚在一起,慢慢地吃飯,該品嘗山珍海味的,就品嘗山珍海味。而該討論家族大事的,就討論家族大事。
反而是 忙前忙后的丫鬟和仆人,吃飯都是匆忙解決的,根本沒有品嘗食物、細嚼慢咽的心思。因為他們連干活都忙不過來,又何談慢慢地吃飯呢?
從大部分的情況來說,一個懂得品味食物、細嚼慢咽的人,往往都有一定的福氣,也有中等左右的富貴命。要知道,有點資產的人的時間,才是充裕的。
對比一下老板和員工的生活,我們就明白了。
老板吃飯,都跟一眾合作商和同行去開一個飯局, 慢慢地喝酒,緩緩地吃飯,他們的心思,就不會放在填飽肚子上,而是放在談生意上。
反觀員工,在老板手下做牛做馬,連下班休息的時間都沒有。這個時候,他們吃飯的速度,就會特別快,基本只是為了填飽肚子罷了。
二、有大福氣的人,都能享受到人間煙火氣息。
有人說過, 一日三餐,廚房煙火味,就是一個家庭最幸福的氣息。
家庭興盛,有關系良好的夫妻,有兄友弟恭的兄弟,也有德高望重的老人,相信這個家庭的煙火味就會特別濃烈,也給人一種接地氣的感覺。
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有這種「人間煙火味」的。
有些家庭關系不好,家里人都窩里斗,你煮你的,我煮我的, 一家四口分成了四個單位,各顧各的生活,那他們就算吃飯,也不會快樂,只會愁眉苦臉。
有些家庭人丁單薄,親人都離開了,就剩下他自己,那他就算住在豪宅大房當中,也根本不會活得快樂。 一個人享福,本質就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受苦。
人之福氣,來源于家庭,也來源于跟自己息息相關的親人。有親人陪伴,有家庭溫暖,哪怕我們活得普普通通,也能夠在日常的生活中,擁有滿滿的幸福。
三、有富貴命的人,下筷子會特別講究。
很多人吃飯,都是看到飯菜在哪里,筷子就放到哪里,然后一把夾過來,直接就吃進嘴里了。如此狼吞虎咽,既對身體不好,也給人留下「匆匆忙忙」的印象。
就拿「下筷子」這件事來說,有些人還未等家人長輩上桌吃飯,自己就動筷子了。一般來說,這是不符合飯桌禮儀的。
有些人還未吃完嘴里的肉,還未吃完碗里面的菜,就動筷子了,仿佛跟餓了好幾天一般。這,就能看出人之吃飯的素質了。
真正的富貴人家,都比較講規矩,吃飯的時候要講究長輩先夾菜,慢悠悠地吃。碗里面的菜吃光了,嘴巴里面還咀嚼的肉吞下肚了,才動筷子繼續夾菜。
很多人會說,連吃飯都那麼多規矩,這吃飯又有什麼意思呢?
只能說,每個家庭的規矩和要求,都不一樣。但對于有錢人家來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所以吃飯下筷的時機,都是有規矩可循的。
寫到最后
一個人有沒有富貴命,一般都能從他的言行舉止中表現出來。這一點, 既跟他的生活條件有關,也跟他所接觸的文化有關。這,既有硬性條件,也有軟性條件,很容易能把人區分出來。
中國人之所以講究「飯桌文化」,不是因為我們想把吃飯這件事搞得很復雜,而是有些家庭,有些場合,就需要這種文化。存在,即是道理。
對于普通人來說,我們吃飯只要講究一個「人間煙火氣」,那就可以了。也許,單單是這種家庭的煙火氣息,就能勝卻人間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