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遇見,不是恩賜,就是教訓。
據說,我們這一生會遇見800多萬人,可真正能變得親近的不到300人,而這不到300人裡,卻並非皆良人。
有的人愛我們,讓我們感受到被愛的幸福;有的人傷害我們,讓我們在眼淚中成長;有的人教化我們,讓我們學會慈悲;也有人消耗我們,虛耗我們寶貴的光陰。
雖說生命中每一個出現的人,都不是得無緣無故的,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值得我們深交的,有的人來那麼一趟,可能只是為了嘲笑你有多麼好騙、多愚蠢。面對這樣帶刀而來的人,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儘早遠離。
然而,我們也會遇見值得珍惜和深交的人,比如喜歡說謝謝的人。
1.喜歡說謝謝的人,大多都是有素質和修養的人。
「謝謝」二字,不僅僅是對對方的一種肯定和感激,更是包含了一個人的家風和教養。
我曾見過有人質疑:我在餐廳吃飯、酒店睡覺、商場購物,工作人員雖然都為我提供了熱情耐心的服務,可我都是花了錢的,我為什麼還要說謝謝呢?
的確,既然花了錢買服務,嚴格來說確實沒有為提供服務者表達感謝的義務。 可這個社會除了交易,還需要愛,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希望被肯定、被認同。
多位心理學家指出:「表達感謝,能使他人體驗到更多的幸福感,這種積極情緒會不斷迴圈,產生螺旋上升的正面體驗,讓彼此關係更親密,增強生活的滿意度。」
一個喜歡說謝謝的人,即便是花錢享受服務,即便別人並沒有真正幫到他們什麼,教養也會迫使他們發自內心地道一聲感謝,不為自己真正獲益什麼,只為讓對方感到付出的都是值得的。
另外,據調查研究顯示,一個喜歡說謝謝的人普遍比那些傲慢無禮的人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説明和更好的服務,別不信, 被肯定會產生一種加倍回饋的動力。
別小看了「謝謝」兩個字,它能一瞬間將兩個人拉到平等的位置上,還能為他人提供積極良好的情緒價值,比如愉悅、滿足、積極.....
2.喜歡說謝謝的人,往往都是心懷感恩的人。
只有心懷感恩的人,才會克服一種理所當然的「自我服務偏差」思維,時刻記得表達感謝。
什麼是自我服務偏差呢?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很多人都有這麼一種心理,就是在面對家人愛人,甚至是感情深厚的朋友對我們表達的愛意和付出時,都習慣性地抱有一種理所當然的態度。
比如,她是我親媽,一日三餐變著花樣給我做飯怎麼了?你是我男朋友,給我花點錢不應該嗎?我們都這麼多年的朋友了,幫我這點小忙還要說謝謝?
習慣好比溫水煮青蛙,習慣了被愛,便很容易習慣只接受愛,而心懷感恩的人,會時刻記得通過表達感謝的方式來提醒自己,別人對他們的付出不是義務,即使當下一時之間無法給予等價的回報,也要及時表達謝意,讓愛變得更有意義。
沒有人會跳下沒有回音的山谷,只有心懷感恩的人,才會走得更遠。
3.喜歡說謝謝的人,通常都是懂得控制距離感的人。
謝謝,有時候還是一種讓彼此體面的拒絕,會用「謝謝」禮貌拉開兩個人之間距離的人,無疑不是一個溫柔而又清醒的人。
菲菲是我很欣賞的女孩之一,比起現在很多喜歡養「備胎」,或者心安理得地享受著追求者的好的女孩,菲菲可謂是一股清流。
菲菲長得很漂亮,性格也很好,身邊從不缺乏追求者,逢年過節都會收到紅包和禮物,可我從沒見她收過任何一個男朋友以外的異性送的東西。
哪怕和男朋友分手後,有一段很長的空窗期,她說最近不想談戀愛,就果然對所有追求者的示好熟視無睹。就連公司對她有想法的男同事想送她回家或幫她處理工作上的事,她也都很禮貌但很堅定地說:「謝謝,不用了。」
成年人的世界,太過直接總歸是不好的,有時候,一句客氣而又生疏的謝謝,就能不動聲沙拉開兩個人的距離,避免尷尬的局面,何樂而不為呢?
懂得用最溫柔的方式做最清醒的事的人,無疑不是情商極高的人,與這樣的人,相處不累。
謝謝有三種含義,一是禮貌,二是感恩,三是距離,可無論哪一種,都具備著良好的質量,都值得深交。
我們這一生,好運並長伴,若有幸遇見良人,請一定要玩命珍惜!